台州温岭结婚有什么习俗

婚礼西装定制哪个品牌推荐-台州婚礼西装定制

什么是洞房经??说起温岭洞房经,上了年纪的温岭人都应当比较熟悉,这是温岭民间传统婚俗的一部分。过去,信奉佛教的人家结婚,在举行婚礼时通常要拜堂、送洞房。其中,洞房经就是在送洞房时唱的一种仪式歌和对歌的总称。  洞房经中处处表现出祈子的愿望,受到汉民族主导文化的影响,同时浸透了古吴越文化的本质特色,体现了吴越先民驱邪纳吉思想的遗存……

传统的送洞房有40多个步骤

滨海镇靖海村74岁的民间艺人应光远(又名六梅),是龙灯调传承人,他从小就喜欢民间音乐,会唱洞房经、道情、排街、田洋曲、赞龙调等,对念傧相、唱洞房经等非常熟悉,经常受邀在婚礼上念傧相、唱洞房经。他家里,珍藏着一些傧相诗、洞房经手抄本。

应光远有一张《送洞房的具体步骤》,这是温岭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整理的,上面写着送洞房的46个步骤。包括:  1.拜父母亲;2.向厨下倌讨行礼;3.上楼梯;4.唱八仙(小八仙、中八仙、大八仙可任选其一);5.开锁;6.开门;7.进洞房;8.新人行礼;9.歇落盘;10.抬金桌;11.解金花;12.绑金花;13.分灯;14.讨凳头;15.坐落位;16.讨茶;17.分茶;18.收茶杯;19.讨酒壶;20.讨酒杯;21.讨筷;22.解筷;23.讨羹瓢(调羹);24.分羹瓢;25.斟酒;26.唱暖碗;27.贺酒;28.十杯酒;29.望潮水;30.新人开口;31.谢厨;32.收碗盏;33.发南货;34.摆十三花;35.分碟头;36.分状元红(橘子);37.剥状元红;38.碟头谢厨;39.讨早子;40.还早子;41.回金桌;42.撒麻糍安;43.抱龙灯大团圆;44.撒炒米;45.出洞房;46.下楼梯。

仪式步骤可谓非常繁复,不过据介绍,在实际送洞房中,可以省略其中一些步骤。

洞房内外对歌是唱洞房经的一大特色    温岭送洞房唱洞房经的一个特色,就是对歌,由洞房客和厨下倌对唱。

洞房客也称弟兄客,人数少则6人,多则10至16人,必须成双。厨下倌则指洞房客之外的其他参与闹洞房或观看闹洞房者。

入洞房时,洞房客在大堂中列队,主唱的洞房客在前唱仪式歌,接着是手提灯笼的一对洞房客。提龙灯者为新郎选定,也称伴郎。再是手捧托盘,盘中放着宫灯和金花的洞房客。然后是新郎和其他洞房客,新娘已被“关”在新房中。

“上楼梯”,每格楼梯一般由不同的洞房客来唱,都是喜庆吉祥的词,有的还唱一些戏曲典故。如:“……六格楼梯六格高,财神老爷送元宝。手捧元宝笑嘻嘻,金童玉女配夫妻。七格楼梯七格高,仙女下凡把亲招。土地老爷做大媒,要与董永成婚配。八格楼梯八格高,八洞神仙齐来到。手抱金盘圆又圆,八位神仙过桥来。九格楼梯九格高,众班神仙齐来到。金童玉女成婚配,夫妻和合万万年……”

接着要“唱八仙”,“八仙”有“小八仙”或“中八仙”、“大八仙”之分。“小八仙”很简短,一般一个“八仙”唱一句就行了,“大八仙”则长得多,一个“八仙”要唱四句或更多句。如“小八仙”是这样唱的:  “洞房里面真相齐,八洞神仙汉钟离。终南山上彩虹起,洞宾背剑腾云飞。修仙悟道乐逍遥,倒骑毛驴张果老。脚踏云头逍遥地,毫光闪闪铁拐李。吹箫作乐喜洋洋,湘子少年去修行。少年修行成真果,云头真仙蓝采和。漂洋过海神仙游,云阳神仙曹国舅。日出东方来经过,荷花彩女何仙姑。东方老朔下凡来,陪伴新郎进房内。”

“大八仙”则复杂得多,如有一个版本的“大八仙”,仅汉钟离就唱了五句:“钟离老祖道法高,青峰山上去修道。山上有个紫阳洞,紫阳洞里修得道。头戴方巾双飘带,身穿蓝衫紫龙袍。腰系八宝盘龙带,脚穿乌靴上九桥。上九桥,上九桥,三步一拜四步高。”吕洞宾的唱词则有三句:“吕洞宾,人貌好,终南山上去修道。山上有个上八洞,上八洞里修得道,肩背青锋剑,摇摇随风飘。一飘飘到杭州城,手拿石块化金银。”

接下去是开锁开门,有一版本的洞房经,将台州各地带有门字的地名都包含在唱词中,“……新人是金锁,新郎是玉锁,好年好月开金锁。有锁必有门,道士冠直进黄礁门。金清直出大港门,南田有个苍山门。葭沚对海门,乃庵直落是松门……”

“进洞房”有一版本是这样唱的:“三十三天天上天,云雾里面出神仙。太白金星云头现,不觉来到百鸟台。黄花遍地开,小仙下凡来。百花迎新门自开,洞房花烛送进来。脚踏洞房喜盈盈,夫妻和合万年春。”

接下去的一些环节,如讨凳头、讨茶、讨酒壶、讨酒杯、讨筷,都需要对唱,要里间的洞房客与外间朋友(厨下倌)对唱。

外间朋友常出些难题刁难洞房客,洞房客常常只得拿出香烟等解难题。

撒炒米(撒果子)是“撒帐”风俗之遗    后面的一系列环节,其中撒(方言读若“扎”)炒米环节(有些地方是撒果子),如一个版本的洞房经,是这样唱的:  “果子撒(扎)凤冠,生儿做法院(指当院长吧)。果子撒布帐,生儿做宰相。果子撒皮桶(便桶),生儿做总统。果子撒眠床,生儿状元郎。果子撒大橱,生儿做财主。果子撒金桌,生儿做总督。果子撒落地,夫妻和合万年富贵。”

这一撒果子或撒炒米,应当是旧俗“撒帐”之遗,在国内各个地方的婚俗中,都有“撒帐”的步骤,各地的县志等资料中,有相关记载。

相传“撒帐”风俗起源于汉武帝时,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中也记载:当时人们结婚,“庙前参拜毕,女复倒行,扶入房讲拜,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,就床女向左,男向右坐,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,谓之撒帐。”

顾颉刚著《史迹俗辨》(上海文艺出版社)引用了某地的一段撒帐词:“撒帐东,床头一对好芙蓉。撒帐西,床头一对好金鸡。撒帐北,儿孙容易得。撒帐南,儿孙不打难。……五男二女。女子团圆。床上睡不了,床下打铺连。床上撒尿,床下撑船。”

顾颉刚称,这是讨口彩,是对多子的祝祷。

一般情况下,闹洞房从晚上八九点钟开始,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结束,有的可能更长。这段时间里,洞房客如果要出来解手什么的,必须是成双成对提着灯笼出来,也不能说小便大便之类的话,要说出去“望潮水”。

念傧相与望新妇      拜堂念傧相,也是温岭传统婚礼的一部分。

“天开黄道福寿长,香烟渺渺喜洋洋。香烟渺渺红光现,百客请出中堂来。”傧相开口第一段自古传下就是这样念的。

接着,念傧相的人特意谦虚一下,会这样唱:“我做傧相无肚才,站在花堂面红显。主家叫我难推托,拔出老本照字念。”随后拿出手抄本照本念傧相了。

据温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灯调传承人应光远介绍,“接着要唱环境布置,比如挂了彩旗、红灯的,就唱‘黄道吉日喜洋洋,上空彩旗真漂亮。门前彩架多少彩,好比万岁金銮殿’等等,这个也可以省略的。”

先是点香烛、请八仙,要念。然后是八仙,一般是小八仙。再是请家堂佛,即供奉在家的神佛。

接着是请新人、请新郎。新人比较矜持害羞,因此比较难请,至少需要三请,才能在陪姑陪伴下出堂来。如二请新人的一段词:“再请新人笑连连,观音送子到门前。拜堂结婚多恩爱,细佬头(方言,意为男孩子)生来成双对。”总之,都是吉庆祈愿早生贵子一类的吉词。

接下去,是拜天地、拜观音、土地、财神、三官大帝等家堂佛。如果有奉龙王的,就拜龙王。如拜土地念:“天又高来地又低,土地老爷笑嘻嘻。拜得土地老爷笑连连,荣华富贵万万年。”拜财神念:“家门吉庆喜洋洋,招宝财神万年长。日日生财天富贵,子子孙孙福寿长。”

再接着是新郎敬位、新人敬位,拔喜花、还喜花(从新人头上拔来,放在新郎头上)。喝交杯酒是重要的一个环节,如新郎喝第三杯交杯酒,傧相念:“新郎可饮第三杯,二人饮酒笑连连。第三杯酒喜融融,连喝三杯满堂红。”

据说有时候,傧相也会临时增加一个项目“新郎新人呜嘴”。“呜嘴”在温岭方言中即接吻的意思,应光远提供的一个版本傧相词为“自由婚姻好处多,童男童女接新妇。现在走进新时代,新郎新人嘴呜盖(个)。”

最后是夫妻对头拜和拜列位尊长。《对头拜》念:“男站东来女站西,天配一对好夫妻。夫妻本是前生定,五百年前结成婚。”

拜尊长顺序一般为拜双亲、义父(如果有义父的话)、老师头(师傅)、内太公内太婆、太舅公太妗婆、太丈公太姑婆、太姨公太姨婆、舅公妗婆、伯公伯婆、叔公叔婆、丈公姑婆、姨公姨婆、邻房伯叔、媒婆、厨官、厨下、全体(其他人全体)。

浙江瑞安结婚风俗

瑞安订婚有什么讲究:

1. 订婚当天由双方父母出席订婚的事宜,定下结婚的时间和聘金的金额,在瑞安聘金一般在88888~108000左右。

2. 在准备订婚之前新人需要购置订婚所需的所有物品,男方需给女方订婚所需的首饰,包括耳环,手镯,脚链,项链,对戒一对,钻戒一枚等。

3. 女方要为男方购置订婚时穿的西装,衬衫,领带以及鞋子,还需给男方准备手链和项链各一条。准备碗碟一套以及六样。

温州瑞安结婚风俗有哪些:

1. 在选好结婚吉日后,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预定酒店,在瑞安一些高档的酒店至少要提早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预定。

2. 准备新房,一般新房都是由男方负责,要购买新房和装修新房,装修好后男方购买家具,其余的由女方负责,对新娘进行装饰,以及购置橱柜以及床上用品等。

3. 瑞安结婚风俗有一项购置子孙桶,购买子孙桶是由岳母准备。

4.约定拍婚纱照事件,拍婚纱照已经成为新人一项必备的事情,需要注意的是,新人应及早拍摄婚纱照,以免在结婚吉日前还未取到照片。

5.购置婚礼纱礼服。租婚纱或者是自己购置婚纱礼服也是结婚前要准备好一件事情。

6.联系婚庆公司,沟通婚礼细节。预定婚礼跟拍人员,以及新娘跟妆人员。

中式婚礼都有哪些讲究?

虽然很多, 但很值得参考哦

中式婚礼特点

传统的中式婚礼以古朴,礼节周全,喜庆,热烈的张扬气氛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,尤其是许多外国的新人,格外钟情于此种形式,也是中国北方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和汇粹。

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。分四人抬,八人抬二种。又有龙轿,凤轿之分。除去轿夫之外,还有笙锣,伞,扇等开始,一般的轿队少则十几人,多几十人,很是壮观。

现在的花轿已经不多了,所以如果要举行此种形式的婚礼,一定要提前预定。在一些婚庆公司可以提供这类服务。要选在公园里或是避开交通要道的场所,给自己的花轿留有充分空间,因为颠花轿的场面会引来大批观光者,造成交通堵塞。

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,或长袍马褂。新娘蒙红盖头,在伴娘的伴随下,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,慢慢地登上花车,到达花轿位置后,新人改乘花轿。

婚礼筹备流程

婚礼前一个月:

与主持人沟通婚礼形式和内容。确认花轿,服装,婚宴地点,场景装饰等细节

提前二周:

通知亲朋好友,并告之婚礼形式。希望他们也能身着中式服装,真正体现民族特点

提前一周:

安排化妆。场地布置,婚庆用品菜单酒水等细节,提前一天,与轿夫,主持人,摄像师等一起到现场实地勘察一下,演练一下当日过程。

婚礼当日流程:(时间设计供参考)

8:00新娘化妆开始,新郎准备更衣

9:00新郎乘坐花车迎接新娘,花轿等已准备完毕

9:30新郎到达新娘家,新娘蒙红盖头,在伴娘的伴随下,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,慢慢得登上花车

10:00花车到达花轿位置,新人改乘花轿,轿夫起轿。颠轿,在乐队伴随下,向婚礼地点进行,来宾可以向新人喷放礼花弹,沿途设置欢乐球或彩带横幅,在锣鼓手的敲打声中喜庆热烈场面尽展风采

11:00新人下轿迈火盆,跨马鞍,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婚礼现场

11:08婚礼开始,新娘更换服装,为来宾敬酒

13:30婚宴结束

新人入洞房

中式婚礼之必备习俗

抬轿起程:在锣鼓、唢呐、舞狮的伴随下,花轿开始起程。按传统,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。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,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,通常也改背为抱了。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,除非两家特别近,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,肯定累趴下。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,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,让新娘“好受”。

跨火盆和射箭: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,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。然后在下轿之前,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,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。

拜堂和交杯酒: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,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;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,这时,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。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(合卺酒),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,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,场面之感人,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。

同心结发和谢媒:现代的娶亲仪式,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。比如说结发,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,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,现在则是当众表演。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,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,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。

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

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,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,尤其是顶带花翎,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,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,另有一种富贵气。

大红花轿根据古礼,新娘拜堂后被送入洞房,再揭开喜帕,才会知道自己未来的伴侣是如何模样。那种心情,现代轿中人肯定无法体会。或许,只有看到对方身着古装时的有趣模样才会眼睛一亮吧。

各类小道具一共有火盆、马鞍、弓箭、喜烛、金秤、喜帕、剪刀、麦斗、尺子、果盘、茶杯、合卺酒、双方信物等十几样东西。

中式婚礼之必备九要素

1、红色桌布让你的婚宴餐桌看起来更加喜庆。

2、共同点燃代表爱情的红烛则把婚礼引向高潮。

3、带着凤冠霞佩的新人泥偶给婚礼带来活泼的气氛。

4、运用一些红色的浆果作为点缀使宴会的布置更有层次感。

5、红玫瑰当然是中式婚礼上首选的鲜花。

6、一个用鲜花装点的迎接牌是必不可少的元素。

7、不论你选择什么样的婚礼蛋糕,不要忘记在桌面上洒满红色花瓣,这能让婚礼的气氛统一。

8、在重要宾客的面前放置小桌花是让来宾感到你们诚意的好方法。

9、最后,送给来宾一款具有浓浓中国风的喜糖吧,他们一定会对你的完美中式婚礼留下深刻印象的。

中式婚礼之必备礼仪

新娘出嫁当天,吃完午饭,夫家派轿子到新娘家接新娘。一般两三点可以到夫家。(跟现代婚礼不同,那时候是派媒人领着轿去接新娘,新郎不同去。)

新娘在家里梳妆打扮后,头戴凤冠就让媒人领着上轿。(长江以北地方上,新娘头上还要盖块红喜帕,而长江以南,如那时的台州,新娘是不盖喜帕的)上轿之后,新娘就暂时不开口说话。

新娘坐的花轿做得很精致,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的新娘,而新娘可以透过一层薄纱看到外面的人。花轿一般由两人抬着,花轿前头由乐队领先。清末时候迎亲的队伍一路有吹笙、打鼓的乐队伴着前行;到了民初,就改用洋号、洋鼓的乐队。

花轿的后面跟着新娘的嫁妆,共有“八扛”、“八担”。“八扛”是两人扛箱,因为像瓷器、大盆小盆之类的易碎品,必须靠两人扛着。“八担”是一人为一担,挑的是木桶、木盆之类的木制品及被褥。(其中那被褥一共有八件套,这八件套的说法倒一直存留至今。)

到夫家后,举行婚礼仪式。

那时每家每户都有天井,在天井内放上两张叠桌(一张叠桌是由两张八仙桌上下叠起来的)。叠桌上要摆放杀好的猪、羊等供品,用来祭天地。(这是富人家的准备的供品,经济条件差的人家,就用糕粉做的猪头、羊头来代替。)

穿过天井,要进入喜堂。喜堂中间也摆放一张八仙桌,新郎新娘一起点着桌上的香烛。这时候,傧相(也就是现在司仪)开始主持拜堂仪式。傧相念:一拜天地,二拜祖宗,三拜父母。新人必须跪下叩拜,然后每一拜都要起身,等到第三拜时,新郎的父母会上前扶新人起身。(电视剧当中,新郎父母会坐在大堂的椅子上,而陈老先生记得那时台州一带,父母只是站在边上的。)

拜完之后,傧相陪着新郎新娘到新房稍作休息,接着就开始酒宴,新人们要依次向长辈们敬酒。完毕后,新人回到新房,酒宴散时由新郎的父母送客人,发还部分礼金并送上红鸡蛋。

接下来,到晚上九点左右,新人的朋友们要开始闹新房了。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,傧相会宣布闹新房结束,让大家离开新房。(这必须要傧相说,新人是不能赶大家的,那样就不礼貌了。)

次日早上,新娘要敬茶(高丽人参茶等)给父母,父母则会送新人红包。然后依次向其他长辈敬茶。

第三天,也叫(望三日),新郎带着新娘回娘家。新郎要拜会丈人、丈母娘。新娘向母亲汇报夫家的一些情况。这一天,新人早上去,晚上回。

过了这三天,新人们就开始进入正常的生活了。

中式婚礼花销

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环节可真不少,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,却多了无数道具。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,因为除了新人,还有伴娘、媒婆、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。至于主持人,价格就更高了,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,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。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,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,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,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。

中式婚礼提示:

1.车辆依然需要在都市中,可能新娘新郎家距离较远,一般都是将新娘接到离婚宴地点不远的地方,再换乘花轿

2.既然是中式婚礼,就一定要做到:"地道"。服装,化妆,场景,道具,都要与婚礼内容吻合,切不可亦中亦西,不论不类,失去传统婚礼的风采。

3.懂得中式婚礼的婚庆主持人不多,而且此类婚礼讲究甚多,礼仪繁琐,一定要请专业的人士替您操办。